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王朝存,于凤.BIM技术在铁路四电领域的综合运用探讨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4 (2) :22-25. [2]鲁敏.BIM技术在铁路四电工程中的应用探讨[J].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,2018,33(3):12-14. [3]李恒,郭红领,黄霆,等.BIM在建设项目中应用模式研究[J].工程管理学报,2010,24(5):525-529. [4]杨长辉.铁路四电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研究[J].铁道标准设计,2015(8):160-163. [5]冯梅.中国铁路企业“走出去”技术标准应对措施研究[J].铁道工程学报,2017,34(6):88-93. [6]姚峰峰,高歌,李华良,等.铁路BIM数据存储标准方案研究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5(6):13-17. [7]汤志辉.基于BIM的铁路站前工程信息分类编码研究[D].济南: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,2016. [8]铁路BIM联盟.铁路四电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6(5):11-77. [9]孔国梁,苏林,李顶峰.铁路路基排水BIM设计方法研究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6(3):42-45. [10]铁路BIM联盟.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(1.0版)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5(1):8-111. [11]邱颖新.基于BIM技术的高速铁路变形监测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[D].成都:西南交通大学,2017. [12]王同军.基于BIM的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建设与展望[J].铁路技术与创新,2015(3):8-13. [13]李华良,杨绪坤,王长进,等.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框架研究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4(2):16-21. [14]李华良,杨绪坤,沈东升,等.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研究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5(3):17-20. [15]肖志强,路长平,郭世勇,等.兰渝线四电BIM综合应用平台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5(3):100-103. [16]周清华,李纯,黄新文.铁路BIM非几何属性研究与应用[J].铁道勘察,2018,44(5):66-69. [17]金光.基于IFC4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BIM数据存储标准研究[J].铁道标准设计,2018,62(8):132-137. [18]张毅.铁路工程信息模型交付精度标准研究[J].智能城市,2018,4(12):5-7. [19]赵飞飞.铁路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存储国际标准框架研究[J].铁道工程学报,2018,35(2):90-95. [20]杨绪坤.基于IFC的铁路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研究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5(6):8-12. [21]毛宁,杨绪坤.基于IFC的铁路站场数据存储标准研究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5(6):18-23. [22]冯山群,杨绪坤,马永昌,等.基于IFC扩展的铁路隧道BIM数据存储标准研究[J].铁路技术创新,2015(6):24-27,6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