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国务院.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16.[2]住房和城乡建设部.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[EB/OL].(2017-03-01)[2018-04-07].http://www.mohurd.gov.cn/wjfb/201703/t20170314_230978.html.[3]李遵白,吴贵生.绿色建筑的演进与中国绿色建筑产业竞争力分析[J].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1(2):50-54.[4]梁浩,张峰,梁俊强.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——绿色建筑产业规划与发展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2(10):137-141.[5]刘戈,菅卿珍.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及发展研究[J].生态经济(学术版),2014(1):254-257, 261.[6]陶盈盈.基于共生理论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及稳定性研究[D].青岛:青岛理工大学,2016.[7]赵欣,吴晓春,王然良.江苏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研究[J].建设科技,2014(16):33-36.[8]张炜.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的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研究[D].上海:上海师范大学,2013.[9]叶青.绿色建筑GPr-CN综合性能评价标准与方法——中荷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整合研究[D].天津:天津大学,2015.[10]戴雪芝,何维达,狄彦强.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研究[J].建筑科学,2007,23(2):54-60.[11]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.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(试行修订稿)[EB/OL].(2008-10-10)[2018-04-07].http://www.mohurd.gov.cn/wjfb/200810/t20081014_177579.html.[12]夏立明,潘金双,王亦虹.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[J].建筑经济,2010(6):97-101.[13]袁磊,余南阳.河西走廊地区建筑采暖形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[J].兰州理工大学学报,2013,39(1):130-134.[14]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.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(2011-2030年)[EB/OL].(2015-11-27)[2018-04-07].http://www.sdjs.gov.cn/art/2015/11/27/art_5591_369072.html.[15]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.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(2016-2020年)[EB/OL].(2016-09-05)[2018-04-07].http://www.sdjs.gov.cn/art/2016/9/5/art_5680_375361.html.
相似文献/References:
[1]徐宁,赵虎*.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[J].山东建筑大学学报,2019,34(01):40.[doi:10.12077/sdjz.2019.01.007]
XU Ning,ZHAO Hu*.Study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green building industry in China[J].Journal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,2019,34(02):40.[doi:10.12077/sdjz.2019.01.007]